發展中醫藥事業,為人類健康造福應堅定不移擔起“立德樹人”職責,推動人才培養形成新格局;堅定不移瞄準“醫學高峰”目標,推動學科建設取得新進展;堅定不移保持“民族自信”氣度,推動文化傳承開創新局面;堅定不移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推動醫療服務實現新提升;堅定不移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國際交流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這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醫藥事業的高度重視,為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事業寄予期望重托、給予關心厚愛,科學作出了“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的戰略判斷,清晰擘畫了“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戰略目標,突出強調了“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戰略原則。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開拓進取,奮勇砥礪前行,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堅定不移擔起“立德樹人”職責,推動人才培養形成新格局。我們要緊緊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構建既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又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現代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堅持以文化人、專業修人、實踐育人,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踐行“雙色主題”教育,制定完善教育教學改革措施。牢固樹立“更加經典、更加現代、更加人文、更加國際、更加實踐”的人才培養目標,繼續大力探索長學制學歷教育,鞏固九年制“岐黃國醫班”成果,深化醫教協同培養方案,切實將師承教育有機融入現代高等中醫藥教育。堅持把“人心向學、傳承創新”理念貫穿辦學育人全過程,營造寬松互鑒的學術氛圍,繼續全球選聘中醫臨床特聘專家,不唯學歷,只唯醫德醫術,不拘一格廣納天下英才。
堅定不移瞄準“醫學高峰”目標,推動學科建設取得新進展。五年來,我們著眼實現內涵式發展,創立航天中醫藥學、航海中醫藥學,實現臨床醫學學科、藥理與毒理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今后,我們將堅持從中醫藥的學術本源做起,注重站在科學研究與學科發展的前沿,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努力實現古老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我們要在首創中醫生命科學這一嶄新學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首個生命科學學院的作用,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努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
堅定不移保持“民族自信”氣度,推動文化傳承開創新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近年來,我們積極推進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學校原創校園舞蹈詩《岐黃志》亮相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為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下一步,學校將深化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醫藥與中華文明”研究,著力從中華文明的宏大視野中看待中醫藥,全面探究中醫藥發展的基本人文規律,探索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同時,繼續建好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首家國學院,打造中醫國際傳播學重點學科,發揮好漢語國際推廣——中醫藥文化基地(北京)和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的作用,不斷鑄就中醫藥文化新輝煌。
堅定不移助力“健康中國”戰略,推動醫療服務實現新提升。五年來,遵循“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原則,致力于搭建區域標志性的高質量中醫藥服務平臺,輻射帶動基層醫療,學校在棗莊、深圳、銅川、廈門建立直屬醫院,形成了“東南西北”全面發力的醫療服務布局。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我們會積極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繼續與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共建基層中醫院,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持續采取戰略聯盟、中醫醫聯體等模式,持續推進附屬醫院與基層中醫院、社區醫院實現“直聯直通”,滿足人民群眾對簡便驗廉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構建起廣泛而又緊密相連的呵護天下蒼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目標。同時,致力開展以中醫體質辨識為基礎的規范化“治未病”研究,助力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堅定不移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國際交流邁出新步伐。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歷史性機遇中,我們注重把中醫藥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麗名片,著力“講好中醫藥故事、唱響中醫藥聲音”。學校首創了集醫療、教學、科研與文化傳播于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模式,實現了中醫藥走出去的歷史性跨越。今后,學校將在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等3個“海外中醫中心”基礎上,繼續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增強海外友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獲得感,為中醫藥的國際傳播、中華文化軟實力的彰顯、全球健康治理提供行之有效的“北中醫方案”。
成就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奮進。我們將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握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切實把中醫藥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譜寫中醫藥事業的嶄新篇章!
(谷曉紅,系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徐安龍,系校長)
原標題:擔起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時代重任 作者:谷曉紅 徐安龍
(來源:《光明日報》)
|